
春雨秋阳徐春雨李秋阳番外+结局(高民祥)剧情介绍_春雨秋阳精彩试读
一、故事梗概
小说讲述了徐春雨一家在时代浪潮中的悲惨遭遇。徐春雨出生在万安场的一个温馨家庭,父亲是教师,母亲做缝补补贴家用。然而反右斗争开始后,父亲因说错话被打成右派,家庭陷入困境,父亲在劳动改造中去世。随后家庭遭遇一系列变故,母亲为了生计去成都帮人带孩子,妹妹饿死,奶奶也差点饿死。徐春雨独自踏上前往成都寻找母亲的艰难旅程,途中遭遇诸多波折,最终找到母亲。在成都,他在学校里饱受同学欺负,后得到李秋阳的帮助,两人成为好友。随着时间推移,他们经历了不同的成长故事,包括涉足收音机生意、旧自行车生意,后又一同上山下乡插队。在农村插队期间,与吴水月之间发生了一系列情感纠葛和微妙的关系变化,期间还经历了洪灾,徐春雨与吴水月在洪灾中重逢相认,而李卫东对吴水月也有着特殊的情愫,在这些复杂的关系和经历中,他们的命运不断发展变化。
二、内容解答
问题1:徐春雨的父亲为什么会被打成右派分子?答案:在反右斗争接近尾声时,父亲召集教研组开会传达领导让大家提建议的指示,会上有人提了商业网点少的建议,父亲向领导汇报后,又补充了自己买锅魁的经历,之后被打成右派分子。
问题2:徐春雨被小伙伴欺负后为什么会困惑?答案:因为之前他还是小伙伴中的一员,突然就被欺负,他不明白父亲被打成右派这件事为什么会让小伙伴们对他的态度发生如此大的转变,他还不理解大人们的世界和这种社会运动的影响。
问题3:为什么徐春雨一家在父亲被打成右派后生活变得艰难?答案:因为父亲是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他被打成右派后,家庭失去了他的收入,仅靠母亲缝补衣物难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所以日子愈发艰难。
问题4:徐春雨在去成都的路上为什么被当成流窜犯?答案:因为他遇到了社长儿子兼公安特派员,当时供销社东西被盗,这个青年仅凭徐春雨紧张的表现就认定他是盗窃者,从而把他当成流窜犯。
问题5:徐春雨为什么一定要找到妈妈所在的“西域中学”?答案:因为这是他在成都唯一能找到妈妈的线索,而且他相信妈妈不会骗他,所以尽管别人告诉他没有这所学校,他依然没有放弃寻找。
问题6:李秋阳为什么要在钓鱼比赛中作假?答案:因为他看到徐春雨钓到鱼后自己很着急,想让自己也钓到鱼,同时他可能比较好胜,不想在比赛中落后,所以选择用死鱼来鱼目混珠。
问题7:李卫东(李秋阳)卖收音机时为什么要用坏三极管安装收音机?答案:因为他没有足够的钱购买正品三极管,而他又想通过多安装一个看似是三极管(实际是废品)的方式来糊弄不懂行的人,以增加收音机的卖点,提高售价来维持生计。
问题8:徐春雨经手的旧自行车获利少而李卫东的车利润颇丰的原因是什么?答案:因为李卫东通过不正当手段,把黑橡筋剪短并用强力胶粘在外胎上,让外胎看起来成色不错,以此欺骗顾客,从而获得更多利润,而徐春雨没有使用这种手段。
问题9:李卫东为什么认为吴水月也喜欢自己?答案:因为他假装溺水拥抱吴水月后,吴水月并没有流露出不满情绪,而且还嘴对嘴对他进行人工呼吸,他觉得吴水月作为乡下姑娘做出这样的举动需要很大勇气,所以认定吴水月喜欢自己。
问题10:李卫东探亲次数增多的原因是什么?答案:刚开始下乡探亲会被人说闲话,但后来村民们需要他回城帮忙带东西,因为有些东西在当地很难买到,他能利用自己对成都的熟悉买到这些东西,村民们甚至会催促他回家探亲,所以他探亲的次数就增多了。
三、小说点评
这篇小说通过徐春雨及其身边人的经历,生动地展现了特定历史时期下普通家庭和人物的命运起伏。小说情节丰富多样,既有家庭的悲欢离合,又有个人成长过程中的友情、爱情以及在时代浪潮中的挣扎与奋斗。人物形象鲜明,如徐春雨的坚韧、李秋阳(李卫东)的机灵与复杂情感、吴水月的善良等都刻画得十分细腻。作者在描写不同场景时,无论是乡村生活还是城市景象,都栩栩如生,使读者能够深入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氛围。同时,小说通过众多细节描写,如标语口号反映大环境,人物的心理活动反映个体在时代中的迷茫与坚持,这些都增加了故事的深度和可读性,是一篇非常精彩的小说。
四:《春雨秋阳》徐春雨李秋阳精彩内容:
归乡与情愫暗涌
李卫东听闻河边村发大水,心急如焚。他肩头背着一大捆精心挑选的书,手里提着一大包沉甸甸的东西,匆匆忙忙赶往车站,一心只想快点回到那片熟悉又牵挂的土地。他和徐春雨都对书籍有着别样的热爱,这次回家探亲,徐春雨还特意千叮万嘱,别忘了带书回去。
汽车从新南门缓缓驶出,穿过一条狭窄的小巷,向右一个转弯,便驶入了宽阔的大街,随后径直朝着城外奔去。李卫东坐在车内,双眼紧闭,脑袋随着车轮的转动,像鸡啄米似的不住点头。乍一看,还以为他在闭目养神,可实际上,他的脑子正飞速运转,忙着算账呢。
每次回城探亲,都有不少人托他带东西。有些货物,别说是村里,就算是乡上、区上、县上,乃至繁华的成都,都很难买到。但李卫东作为土生土长的街娃儿,对成都的大街小巷可谓了如指掌,哪条路、哪个角落都一清二楚。他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发挥专长,再难买的东西,到了他手里,都能想方设法搞到手。
刚下乡那会,探亲还得绞尽脑汁编理由请假,河边的张寡妇、快嘴黄婶少不了在背后说闲话,什么“接受啥再教育?三天两头往家跑”之类的话,可没少传进他耳朵里。如今却大不一样了,张寡妇每次见面就热情询问:“大兄弟,你好久回去探亲?”黄婶甚至亲自上门催促:“你快回家探亲嘛,我的铝锅都快烧穿了。”这样一来,李卫东探亲的次数便越来越多。
李卫东掰着手指头,仔细地算着:黄婶的铝锅买价五元,加一元,六元给她,不!六元五,谁叫她嘴巴那么讨厌;张寡妇的水瓶胆加一元算了;缝纫店王师的梭子,加三块,谁叫他上次补个疤就收我五毛;队长要的古巴白糖原价、吴妈妈要的胃药……算下来,除去成本和路费,还能挣点零花钱。这次,他还托人买了个正宗的军用书包,打算私下送给吴水月。别看只是个小小的书包,在那个物资匮乏、思想保守的年代,那可是一份相当贵重的礼物呢。用它送给梦中情人,既能表明自己情真意切,又能体现自己思想进步。
自上次学游泳,他假装溺水,趁机拥抱吴水月后,李卫东就无时无刻不在担心她会有什么异常反应。整整一个星期,他都密切留意着吴水月,见她并未流露出丝毫不满情绪,这才终于放下心来。他暗自思忖:她一定也喜欢自己,要不怎么不见她生气呢?听说她还嘴对嘴,用人工呼吸救活自己,她虽是回乡知青,可也是个乡下姑娘,做出这样的举动,得鼓起多大的勇气啊。李卫东认定,自己这条命是她给的,无论如何也要对她好。从那以后,在李卫东的心目中,游梦华的身影渐渐模糊,吴水月取而代之,成了他日思夜想的梦中情人。
吴水月生在河边,长在山里,仿佛汇聚了山川的灵气作为魂魄,集花鸟的秀色于一身。比起城里那些娇弱的姑娘,她更显得光艳夺目、靓丽照人。难怪那些下来同吃同住同劳动的干部,每每都选在她家落脚。李卫东时常暗自揣测:你看她的妈妈,再看她嫁到澳洲去的姨妈的照片,个个都气质不凡,难道她们是哪个达官贵人的夫人,为躲避灾祸躲到山里,传下的后人?他总是想方设法地接近吴水月,心里想着摸摸她、抱抱她、亲亲她……可是,真有机会和她单独相处时,他的心就像揣了只小兔子,砰砰跳个不停,震得手都抑制不住地颤抖。然而李卫东毕竟有自己的定力,无论内心多么汹涌澎湃,他总能控制住自己,无论用什么方法,都能让自己不越雷池半步。
车在崎岖的山路上艰难地颠簸着,这该死的破车,就像快要断气的病人,时不时地停下喘口气,又缓缓前行。李卫东在心里暗自抱怨,假如有一架直升飞机该多好啊,可以一下子就飞到她身边。不!不能白天去她家,要等夜幕降临的时候去,不能让徐春雨发现自己的秘密,等事情成功了,再给他一个大大的惊喜。李卫东沉浸在自己的幻想里,越想越入迷。
终于回到队上,眼前的景象却让他愣住了,他和徐春雨住的房子早已荡然无存,只剩下一片废墟。他向社员打听,才知道吴水月家腾出一间空房,让徐春雨搬了过去,而且两人还在一个锅里舀饭吃了。李卫东一听,非但没有生气,反而满心欢喜,立刻调头向吴家走去。
徐春雨一见李卫东回来,急忙迎上前去,把他手中的包接了过来,一边翻着书,一边笑着说:“老知哥,你的运气真好,又逃脱了一次劫难。发大水那晚,要不是水月及时来救,我的骨头都能敲得鼓响了,这次全靠水月救了我一命。”李卫东听到“水月”两个字,眼睛里闪过一丝异样,平时都叫小吴,怎么才走几天就变得这么亲热,叫起“水月”了?“水月、水月,叫得好亲热哟。”他半开玩笑地从徐春雨手上夺过书,“别看了!老实交待,趁我走的这些日子,是不是有状况了?快说,坦白从宽,抗拒从严!”
李卫东心里也明白,虽然自己打心眼里喜欢吴水月,但还从未向她表白过。何况自己经常回城,和吴水月的接触自然没有徐春雨多,他们之间更亲近些,也是人之常情。徐春雨赶忙告饶:“别逗了,让人听到不好。”李卫东却故意大声说:“喜欢就喜欢嘛,何必遮遮掩掩。我敢打赌,谁见了她都会喜欢,问题是她喜不喜欢,喜欢哪个?”
正说着,李卫东听到吴水月的声音,立刻把快要脱口而出的话吞了回去。吴水月端着一盅开水,轻盈地走了过来,递给李卫东,说:“这张床比单人床稍大点,你俩只有挤一挤了。”李卫东连忙接过水,笑着说:“没关系,我俩以往经常挤在一张床上,另一张几乎都没用过。他睡觉不老实,我时常给他盖被子呢。”徐春雨也笑着反驳:“你别听他吹牛!他睡觉如打雷,时常震得我睡不着。”“太夸张了,我怎么不知道?我睡得像死猪一样,你怎么会知道?”三个人你一言我一语,忍不住突然大笑起来,可李卫东心里,却悄然泛起了一阵难以言说的涟漪,他和徐春雨之间,以及他和吴水月之间的关系,似乎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未来又会朝着怎样的方向发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