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在大明,朱雄英力荐我登基任以虚小说梗概_(再见是蓝啊)人在大明,朱雄英力荐我登基任以虚全文阅读地址+免费试读章节
一、故事梗概
故事发生在大明时期的奉天殿。朱元璋突然召集重臣,宣布自己的孙子朱雄英死而复生。原来朱元璋和开国勋贵微服私访时,在一个村子地主家发现了与朱雄英长得一样的孩子,经锦衣卫调查、皇陵尸身失踪以及玉佩等证据,确定这就是朱雄英。朱雄英当年被庸医误诊为死,实际是假死,被大雨冲垮坟墓一角后被一位高人救起。这位高人将朱雄英收养,治好了他的病患并教导他。宋濂等文臣听闻此事,宋濂对朱雄英所在之处及教导之人提出质疑,他希望将朱雄英接回宫中由他们教导。而蓝玉等则对宋濂进行反驳。朱元璋引出高人对大明有亡国之忧的言论,如士大夫免税会导致土地兼并,朝廷穷困潦倒,进而提出士绅一体纳粮的政策。宋濂认为这是妖言惑众,李善长却表示支持,随后徐达、蓝玉、刘伯温也站出来支持这个政策。之后朱元璋又提到朱雄英提出的国策,即建立内阁分割丞相之权为拟票权和批红权,但批红权存在弊病。宋濂在评价朱雄英和高人的政策时见风使舵,被蓝玉揭露后遭到朱元璋处罚,朱元璋让他找出内阁制的漏洞,宋濂提出党争问题,朱元璋不满,朱标指出批红权可能会使太监掌握权力导致宦官乱政。蓝玉希望朱雄英回朝廷学习施政,朱元璋因朱雄英对高人马首是瞻而拒绝。退朝后,朱元璋回到后宫与朱标谈及朱雄英,这时朱棣前来表示北平封地收成不错想扩军,朱元璋想起任以虚说朱允炆登基朱棣会靖难造反之事,大怒之下质问朱棣造反路线,朱棣不明所以,被朱元璋抽打。随后朱元璋决定带着朱棣去找任以虚。另一边,任以虚穿越大明半年,觉醒每日签到系统,获得现代物品成为小地主并做琉璃生意,他与朱雄英在一起时制造了土法手榴弹,朱雄英对手榴弹很痴迷。朱元璋等人前来,朱雄英误把朱棣当作街溜子,朱棣要教训朱雄英,朱雄英拿出手榴弹与朱棣比试,手榴弹爆炸展示出巨大威力,朱棣得知是任以虚发明后十分激动,朱元璋想向任以虚打听手榴弹制造方法,任以虚拒绝,他只想摆烂不想当官,朱元璋为达目的不惜碰瓷,让朱棣脱衣服展示伤痕,任以虚不为所动。最后朱元璋等人到任以虚家,任以虚与朱元璋谈论大明的税收等问题,提出摊丁入亩、永不加赋的办法,朱元璋对任以虚的见解大为赞赏,任以虚还阐述了对朱元璋的敬佩之处,最后众人喝酒,任以虚拿出自热火锅。
二、内容解答
问题1:朱元璋为什么突然召集重臣宣布朱雄英死而复生?答案:因为朱元璋和开国勋贵在微服私访时发现了疑似朱雄英的孩子,经过锦衣卫调查、皇陵尸身失踪以及玉佩等证据确定这就是死而复生的朱雄英,所以召集重臣宣布此事。
问题2:蓝玉为什么对宋濂反驳得如此激烈?答案:因为朱雄英的归来可能威胁到朱允炆的地位,而宋濂负责教导朱允炆,蓝玉支持朱雄英,所以对宋濂反驳得很激烈。
问题3:朱元璋提出士绅一体纳粮政策的目的是什么?答案:目的是解决士大夫免税导致的土地兼并问题,避免朝廷日后穷困潦倒收不上税的情况,革除日后群臣势大皇帝难以收税的难题。
问题4:宋濂为什么认为高人的言论是妖言惑众?答案:宋濂认为儒家臣子素来忠君爱国,朝廷官员较为清廉,不会出现高人所说的情况,所以觉得高人是妖言惑众。
问题5:徐达、蓝玉、李善长、刘伯温为什么会同时支持那位神秘高人?答案:因为他们都见过那位高人,也知道朱元璋在这件事上的决心,所以都同时拥护。
问题6:朱元璋为什么要让宋濂找出内阁制的漏洞?答案:因为宋濂见风使舵,朱元璋想借此惩罚他,同时也想考验他是否真的有能力看出政策的漏洞。
问题7:朱标为什么会同情宋濂?答案:因为宋濂教导了自己儿子多年,朱标觉得他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看到他被朱元璋惩罚有些不忍。
问题8:朱元璋为什么对任以虚的见解如此看重?答案:因为任以虚的见解超越了这个时代的人,他提出的政策和看法能解决大明面临的问题,相比之下大臣们的想法就显得不足,所以朱元璋看重他的见解。
问题9:朱棣为什么一开始对任以虚充满愤怒?答案:因为任以虚说他会靖难造反,朱棣觉得自己被污蔑,所以一开始对任以虚充满愤怒。
问题10:任以虚为什么拒绝当官?答案:因为他只想摆烂,对金钱和权力没有兴趣,有自己的人生理想,所以拒绝当官。
三、小说点评
这篇小说情节丰富多样,融合了宫廷权谋、穿越元素和对历史问题的思考。人物形象鲜明,朱元璋的威严与谋略、宋濂的迂腐与见风使舵、蓝玉的直爽等都刻画得很生动。通过朝堂上关于朱雄英、士绅一体纳粮、内阁制等事件的讨论,展现了各方势力的利益纠葛和思想碰撞。任以虚这一穿越者角色的加入为故事增添了新奇感,他带来的现代知识和独特见解在古代背景下产生了有趣的化学反应,如提出的税收政策和手榴弹制造等情节。同时,小说的语言富有古风韵味,在描述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时生动形象,对历史背景的描绘也较为细致,让读者能够很好地代入到明朝的情境之中。整体上,故事构思巧妙,情节紧凑,是一篇很吸引人的小说。
四:《人在大明,朱雄英力荐我登基》任以虚精彩内容:
也就是说,从此之后,大臣们只有干活的权力,却没有决策的权力。
从此,大明再无可以威胁皇位的权臣!
此策简直精妙绝伦!
只是......此策竟还有弊病
文臣们面面相觑,却都是皱眉苦思,迟疑不语。
李善长也是在那面露疑惑之色的思索着。
他对内阁制,有种本能的抗拒,毕竟成为丞相,调理阴阳,乃是文臣的至高梦想,李善长也不例外。
内阁制一出,等于自己终身无望重登丞相之位。
但此策确实是精妙。
内阁制将延续千年之久的皇权跟相权之争,一举解决。
此策的提出之人,能胜过千百年来的无数古人!
内阁制的设计,着实是精妙,他都有种自愧不如的感觉。
可弊病....
他一时都有些茫然:“上位容禀,下官实在不知。”
朱元璋却只是笑了笑,望向了宋濂说道:“你以为呢”
“微臣......”
宋濂顿时愣住,略一迟疑就要开口。
但朱元璋却是淡笑说道:“且慢,你先说说,雄英的这内阁制,跟那位高人的士绅一体纳粮比,哪一策更好”
“这个......”
宋濂一愣,跟着心头一动,毫不犹豫的说道:“自然是太孙此策更好!”
“自有丞相以来,相权一直威胁皇权,连汉武帝那等雄才伟略之主,也只能换相,而无法彻底终结丞相之位。”
“太孙此策,堪称千古绝策!”
“倒会拍马屁。”
蓝玉顿时嗤笑一声。宋濂冷着脸说道:“微臣说的都是实情!”
“反观那位所谓的高人,却说什么未来皇帝跟臣子借钱,微臣以为,有夸大其词之嫌。”
“而太孙此策,微臣实在是看不出有什么问题。”
这确实是马屁。
但这马屁拍的却是令人心服口服,朱雄英此策,使得群臣都挑不出任何瑕疵。
大家也都能理解宋濂。
毕竟如今朱雄英现身,宋濂身为皇孙们的老师,急需舍弃掉朱允炆,攀附朱雄英。
人情冷暖,不过如此。
“好。”
朱元璋却是淡笑一声说道:“标儿,传咱的旨意。”
“是。”朱标低头应是。
“宋濂见风使舵,有邀宠之嫌,着罚俸一年,以观后效。”
“什么”
宋濂顿时愣住,一时有些手足无措,望向朱元璋说道:“上位,这是为何。”
结果朱元璋却只是冷冷的盯着他:“为何”
“咱已经说了,见风使舵,这理由,还不够吗”
宋濂一时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下意识的望向朱标。
朱标却是叹了口气,也不想让这位,教导自己儿子多年的大儒如此丢脸,于是说道:“下朝后再来找我......”
“微臣不服!”
宋濂急道:“太孙殿下此策精妙,终结皇权与相权之争,有目共睹。”
“微臣为政多年,也不曾见哪个臣子,能提出这等妙策。”
“微臣不过是说了几句实话,怎会......”
连群臣也是脸色复杂的看了宋濂,多少的有些同情。
宋濂是有点见风使舵,见到朱雄英,就想舍弃朱允炆,有些违背师德。
但也确实是说的实话,此策着实精妙啊.....
朱元璋似乎是有些太苛刻了。
可就在宋濂无比悲愤,想要再说些什么的时候,蓝玉却是嗤笑一声说道:“内阁制之策,可不是太孙自己想出来的,就是那位高人,教给太孙的。”
一言落下,全场俱静。
众人都是脸色惊愕的看着朱元璋,似在确认这话是真是假。
而宋濂更是大惊,脸色青一阵红一阵的望向朱元璋:“上位,这,这话是真的”
而此时,朱元璋无语的望了蓝玉一眼,点点头说道:“咱大孙被救下后,便跟着那位高人学了点东西。”
“内阁制,也是那人所教。”
宋濂一阵失神,在原地怔怔不语。
而蓝玉却是讥讽般的看向宋濂,继续补刀:“内阁制跟那官员免税之事,都是人家那位高人提出的。”
“你居然是一踩一捧,呵呵,宋学士,你可真是好手段啊。”
“为了巴结太孙,不择手段,啧啧,见风使舵,上位这句评价果然是没错!”
群臣也是面色古怪的望向宋濂。
见风使舵宋濂。
这句话,今后无疑是形容宋濂的专属判词。
此事传出去,宋濂在士林之中,可以说是名声扫地......
“微臣,我.....”
宋濂脚步踉跄,一时羞怒交加,竟是差点跌倒在地,他悲愤的望向朱元璋:“上位这是为何。”
“我不过是一心为国,想为大明,培养出一个盖世明君,上位为何如此戏弄于我!”
朱元璋看他这副作态,顿时是脸色一阵阴寒:“培养咱大孙”
“你的才学,比那位高人如何”
“我......”宋濂顿时瞠目结舌。
朱元璋却是冷眼望着他,问题步步紧逼:“你比他有见识吗”
“我........”宋濂哑口无言。
朱元璋冷笑一声:“那你是比他德行更高”
宋濂满脸通红,哑口无言。
群臣也是一阵同情的望向宋濂,论起才能德行,他被那位高人碾压。
“微臣身负儒家正宗之学!”
宋濂咬牙说道:“那是治国正统之学......”
“父皇。”
看到宋濂都快被逼疯了,朱标一叹。
宋濂毕竟教导了自己儿子那么多年啊,他也是有些不忍。
他向着朱元璋说道:“宋学士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还是暂且给他一个机会。”
朱元璋皱眉看了朱标一眼,自己这个儿子,就是这点不好,过于仁慈。
不过太子当朝求情,直接驳回,也会影响太子威信。
他有些不耐的望向宋濂说道:“太子都说话了,咱给你一个机会!”
“内阁制尚有漏洞,你来找出!”
“我......”
宋濂顿时脸色一变,却是毫不迟疑,立刻说道:“微臣以为,此策漏洞不在别处,只在执行。”
“此策虽好,却容易导致群臣争夺内阁之位,形成党争,就如当年唐朝时的牛李党争那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