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天降小说网

农家子闯科举陆承安番外+结局(登山客)剧情介绍_农家子闯科举精彩试读

农家子闯科举陆承安番外+结局(登山客)剧情介绍_农家子闯科举精彩试读摘要: 一、故事梗概故事发生在大周甜井村的陆家。五岁的陆承安因未喝孟婆汤保留着前世记忆,他对自己现在矮小的身材不满,还渴望进入学堂学习。陆家有一个进学名额,按照宗族规定,免费入学资格给每家...

一、故事梗概

故事发生在大周甜井村的陆家。五岁的陆承安因未喝孟婆汤保留着前世记忆,他对自己现在矮小的身材不满,还渴望进入学堂学习。陆家有一个进学名额,按照宗族规定,免费入学资格给每家未来顶门立户的老大,这次花束脩进学的名额将在大房的孩子中产生。陆承安想争取这个名额,讨好爷爷,但他爹陆正田告知他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家里的经济状况难以负担两个学子。

陆正田自己也曾渴望进学,却未能如愿,他提醒陆承安应考虑如何躲避农忙下地干活。陆承安不想接受这样的命运,他深知自己有过目不忘的金手指,若不能进学则浪费了。陆家众人对于陆承安是否六岁开始下地干活存在争议,最终爷爷决定让他秋收时给大家送水和饭食,从明年春播开始下地干活。

陆承安羡慕即将竞争进学名额的堂弟陆季然,他追着父亲来到族学门口,陆正田透露自己曾在此处偷学多年,夫子还会偶尔指点他。夫子出来后,给了陆正田一卷手抄本,并建议他参加童试。陆承安请求夫子允许他和父亲一同蹭课,夫子同意了。父子俩回家途中谈到进学的费用等问题,陆承安对大伯多年进学花费颇多却未取得成果有所感慨。

回到家中,家人围绕进学名额展开讨论,陆老头决定让大房的三个孩子背诵《三字经》来竞争名额。陆承安表示自己也能背诵,但被大伯娘李巧娘阻止。最终陆季然背诵得相对较好,获得了进学名额。陆承安虽未获得资格,但当着众人的面背诵完整本《三字经》,展现出自己的天赋。然而,由于家庭经济状况和爷爷对老道士预言的深信不疑,他依然无法进入学堂。家人虽表示惋惜,但也无能为力。陆承安的姐姐陆美云将跟随李秀娘学习刺绣,希望能赚钱送弟弟进学堂。最后,陆承安的哥哥陆承泽想让弟弟代替自己去学堂,被母亲告知名额不能转让,陆承安只能继续依靠父亲努力考中童生,自己再跟着父亲蹭课学习。

二、内容解答

1. 为什么陆家宗族的学堂只免费收每家每户未来会顶门立户的老大?- 这是陆家宗族的规定,可能是为了确保每个家庭的长子能够接受教育,以承担起家族未来的责任,比如管理家族事务、传承家族文化等。

2. 为什么陆正田没有得到进学的机会?- 因为他是家中老二,按照宗族规定,免费入学资格给长子,而且家庭经济状况也不允许再供他上学,即使他很聪明且渴望学习。

3. 为什么陆承安讨好爷爷也无法得到进学名额?- 首先,进学名额在大房选是陆家早就定好的规矩;其次,家庭经济有限,难以负担他的学习费用;再者,爷爷更倾向于相信老道士所说大房会出文曲星的预言。

4. 为什么陆正田在学堂外偷听多年,夫子没有赶走他?- 因为夫子知道陆正田渴望学习,并且他还会在有空的时候给陆正田指点一二,所以允许他在外面偷听学习。

5. 为什么陆家的人认为陆承安晚半年干活是特殊待遇?- 陆家规定六岁开始正式下地干活,陆承安因为身体瘦弱被允许晚半年干活,这与其他孩子不同,而且陆家整体比较看重干活和家族的经济状况,所以被视为特殊待遇。

6. 为什么李巧娘不希望陆承安参与进学名额的竞争?- 因为她属意自己家的孩子去学堂,陆承安若参与竞争可能会抢走这个名额,而且她认为进学名额早就应该在大房选,陆承安不应该有机会。

7. 为什么陆老头在陆季然背诵并不完美的情况下还选择他进学?- 一方面是因为老道士曾预言文曲星会出在大房,陆老头相信这个预言;另一方面,与陆仲全和陆叔轩相比,陆季然的背诵表现相对较好。

8. 为什么陆氏宗族各家各户长子入学的名额不能相让?- 几十年前有一对兄弟,哥哥让名额给弟弟后,弟弟考中秀才,两人长大后闹矛盾出了大事,为了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所以规定名额不能相让。

三、小说点评

这篇小说描绘了一个古代农村家庭围绕孩子进学问题展开的故事,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人物形象刻画得十分生动,如陆承安的机灵聪慧和对进学的渴望,陆正田的无奈与不甘,以及李巧娘的护子心切等,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和互动展现得淋漓尽致。情节设置紧凑且富有戏剧性,从陆承安争取进学名额,到家庭内部的各种讨论和竞争,再到最终名额的确定,环环相扣,吸引读者不断阅读下去。同时,小说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特点,如宗族制度对家庭的影响、重男轻女(长子优先入学)、经济因素对教育的制约等,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语言风格简洁明了,通俗易懂,使读者能够轻松地融入到故事的情境之中。

农家子闯科举陆承安番外+结局(登山客)剧情介绍_农家子闯科举精彩试读

四:《农家子闯科举》陆承安精彩内容:

听到陆正田这话,陆承安摇了摇头。

他爷不是不相信,而是不愿相信。

在他爷心中,有读书天赋的人,肯定是大房的,而不是他这个二房的小子。

他陆承安,即便当着他爷的面背了刚学的知识,那没准也会被说成提前学习。

就在陆承安想着这些时,一旁的赵月秀嗤笑一声道:

“当家的,你就别带着承安白费功夫了。

要怪,只能怪承安是从我肚子里爬出来的,不是大房的孩子。

爹娘最在乎的,只有大哥。

承安是咱们俩的孩子,那在爹娘心中,就绝对不会是老道士说的文曲星。

再说了,你真的觉得,咱爹信了老道士的话,觉得家里未来会出一个文曲星?”

“难道不是?”陆正田皱眉问道。

闻言,赵月秀马上开口道:

“那当然不是,要是真的信了这事,爹早几年就会选人的。

这过了五年才选出季然,准备送去学堂,不是家里银子不够,也不是思来想去,爹准备相信老道士。

我看,原因只有一个。

爹和娘觉得大哥学了这么多年,连秀才也考不中,往后生活都是个难事。

而大房的伯言,看着也就比大哥聪明一点,想要考中秀才有点危险。

现在伯言已经十五岁了,夫子还是没有提出让他参加童生试的话,就知道伯言比起大哥来,也聪明不到哪去。

为了大房的未来,也为了大哥往后有成才的儿子依靠,爹和娘才决定按照老道士所说,在大房选一个最聪明的送去学堂。

觉得爹应该是相信老道士的话,才决定在大房选人的,大概也只有你和三弟两人。

你看,即便儿子有着过目不忘的本事,你也最多想着,让他可以和季然一块去学堂。”

陆正田:“……”说什么大实话!

一瞬间,陆正田觉得他娘子的目光,有点不敢直视。

他明白,只因为他在家里不受宠,才会让自家娘子和儿女不被重视。

他儿子这样的本事,但凡放在别的人家,那简直是砸锅卖铁,也会送去学堂拼一把的。

这么想着,陆正田看向陆承安,表情痛苦,嘴唇抖了几下都没说出什么话来。

见状,明白陆正田无声之言的陆承安,马上开口道:

“爹,您看咱们二房这待遇,往后可就靠您奋斗了。

等过会您给我把另一本《千家诗》读完,就赶紧看夫子给您的资料。”

说完这话,陆承安飞快的将《千家诗》摆在陆正田面前,催促他赶紧指读。

此刻,陆承安经过这些天努力讨好陆老头得到的结果,确定他想要考科举,就只能靠自己,或是盼着他爹赶紧考中童生。

他爷奶,可是靠不住了!

心里想着这些,陆承安在陆正田表情严肃的给他开始边读边解释后,赶紧收敛了心神认真听讲。

陆承安明白,即便再有天赋,思想抛锚后也学不了多少。

等陆正田给陆承安讲完后,马上就取出了夫子给他的书册。

而陆承泽,凑过去又一次考验了陆承安这个弟弟的掌握情况后,大受打击的说:

“弟弟,要不你替哥去学堂学习吧。

等你学会了,再给哥多教一点。

本来,咱爷让我去学堂,主要是让我多认一些字,往后能在县城找个体面的活计。

你去了学堂,要是努力一点,肯定能考中秀才。

到时候我有一个秀才弟弟,也是非常有面子的。

再说了,我觉得你去学堂,更划得来。”

听到陆承泽的话,说真的,陆承安有一瞬间的确心动了。

可他即便再想去学堂,也不能剥夺了陆承泽的资格。

他要真的这样干了,没准等陆承泽长大后后悔了,他们的兄弟情也就完了。

毕竟,未来有无限可能,谁知道只是去学几个字的陆承泽,会不会有机会迈入科举大门。

不试过,永远不知道结果。

这么想着,陆承安刚想开口拒绝,赵月秀就伸手摸了下他和陆承泽的脑袋,摇头道:

“儿子,咱们族学的学堂名额,是不能相让的。”

“娘,为什么?”陆承安和陆承泽异口同声的问道。

闻言,赵月秀看了认真看书的陆正田一眼后,才悄悄地说道:

“你们也知道,咱们陆氏宗族,以前也出过豪富之家。

也因此,咱们的族学已经开了上百年。

在这百年间,也不是没出过家里老大愚笨,后面的孩子却很聪明的。

刚开始,族学的名额,一家子兄弟也能相让。

可几十年前,有一对兄弟,哥哥给弟弟让了名额,弟弟最后考中了秀才。

结果,两兄弟长大后闹矛盾,出了件大事。

从那天起,咱们陆氏宗族各家各户长子入学的名额,就只能自己使用。”

一听这话,虽然不知道那一对兄弟最后出了什么事,陆承安也能猜到绝非小事。

他叹了口气,明白即便他舔着脸,自私一些,也没办法抢了陆承泽的名额去学堂了。

“看来,我只能跟着爹一块去蹭课了。”陆承安喃喃自语道。

说完,他就准备再将陆承泽的这两本书看一遍。

学会学懂,和了然于胸还是不同的。

就在陆承安看书的时候,陆承泽凑到他跟前,挠头挠耳的转个不停。

等陆承安将书放下后,陆承泽赶紧问道:

“弟弟,我刚才忘了问你。

夫子觉得爹可以考童生试,是真的吗?”

听到这话,陆承安马上点头道:

“那当然,夫子可是当着我的面,跟爹这么说的。

哥,等爹考中童生,打脸大伯后,咱们俩也是童生的儿子了。

放心,到时候让爹努力一点,给我赚束脩就行。”

“原来爹在学堂外偷听,是真的去学习了。

我以前一直以为,爹去学堂外,是不想下地干活偷懒的。”陆承泽没忍住说道。

距离太近,听完兄弟俩聊天的陆正田:“……”

幽幽的看了两个儿子一眼,陆正田最后还是认真的看起了夫子给他的资料。

对于没有经过系统学习,都是东一榔头西一榔头,拼拼凑凑学完启蒙书,又稍微学了点四书五经的陆正田来说,夫子给的资料太重要了。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